2025年10月29日 河源“民聲熱線”河源國家高新區專場
上線領導名單
河源國家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、管委會主任 陳志中
河源國家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 邱慧娜
河源國家高新區社會事務局局長 黃智杰
河源國家高新區國土規劃建設局局長 李錦亮
河源國家高新區投資促進局局長 謝錦鋒
河源國家高新區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副局長 黃龍珊
上線提綱
一、河源國家高新區在進一步提升企業服務方面有什么新舉措?
答:良好的營商環境是發展之基、活力之源。而提升服務水平,則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之舉,也是廣大市場主體和群眾的所想所盼。在提升企業服務方面,我們通過持續強化優化“一會三專班”管理服務制度,企業訴求大中小閉環、周例會督辦等服務機制,把主動靠前服務意識放在工作首位,實現了企業服務系統化的全覆蓋,精細化管理水平顯著提升。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一是暢通企業訴求收集渠道,實現企業訴求及時回應。通過“線上平臺+線下走訪”來收集企業的各類問題,建立了從收集到分辦、再到督辦的一整套閉環機制。自2022年成立企業服務辦公室以來,共收到企業訴求793宗,訴求類型包括行政審批、融資、員工子女入學等等,目前已辦結778宗,辦結率為98%,滿意度為100%。
二是推行靠前服務主動辦,讓企業辦事更滿意。組建“導辦、幫辦代辦、上門辦”等服務隊伍,可以幫助企業、群眾導辦線下區級事項340項、線上事項322項,幫辦代辦事項194項,并針對行動不便的老年人、殘疾人等特殊群體,提供居民身份證、居住證申領換補領等貼心上門服務。同時,新增住房公積金、就業服務等68項高頻事項前移到區政務中心集中受理,壓縮群眾辦事距離與時間成本。成立了工業物業服務專班,租賃廠房的企業在企業辦理營業執照的時候,我們就會提前把信息推送給相關部門,各職能部門和網格將主動跟進企業,給企業提供立項申報、環評咨詢、排污許可等服務指導。
三是開展增值化服務,打造企業服務高地。我們聯合市教育局、市人社局,依托深河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,成立了河源國家高新區產教融合、政行校企服務中心,搭建了企業和本地職業院校的對接平臺。另外,還推出了“免申即享”政策清單,涵蓋科技、人才等領域共10項政策清單,首批預計有100多家企業不用申請就能自動享受政策紅利。
總的來說,高新區始終把企業服務擺在突出位置,通過暢通訴求渠道、主動靠前服務、拓展增值舉措,努力做到“企業有需、政府必應”。未來,我們將持續優化服務,全力打造更高效、更貼心的營商環境,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!
二、市委、市政府部署了產業建設“大會戰”,高新區做了哪些工作,取得了什么成效?
答:一是全面動員部署,營造濃厚氛圍。在市委、市政府部署及指導下,高新區以“開局即決戰”的姿態,全面開展產業建設“大會戰”,通過召開高新區2025年工作大會暨產業建設大會戰工作部署會、企業高質量發展大會,全力推項目、強產業、拼經濟。按照市“大會戰”掛圖作戰指引,對任務目標進行了詳細分解并形成了65項(含7項自選)目標任務,均明確了責任部門和責任領導并制作高新區產業建設“大會戰”作戰圖,做到“任務上墻、責任上墻、掛圖作戰”,同時,通過作戰圖“張榜公示”和微信公眾號、官網等發布“大會戰”相關訊息,持續營造良好發展氛圍。
二是創新招商機制,提升項目引進質效。圍繞全年招商任務,按季度、月度分解目標,嚴格落實“一把手”招商機制,每周召開招商調度會,對重點項目實行“一個項目、一名領導、一套班子、一抓到底”推進機制。組建專業化招商團隊,由領導帶頭外出考察,1-8月,累計外出考察127次,對接項目254個,并積極主辦、參與各類招商推介活動14場,拓寬項目來源。1-9月,新引進超億元工業項目27個,已提前完成年度目標。同時,探索基金招商新模式,設立并運營河源市高新產業引導母基金,已完成對4個項目的投資決策,并成功推動被投企業“桃佰園餐飲”落戶園區,以基金撬動社會資本,吸引高技術、高成長性項目聚集。
三是聚焦鏈群培育,做強做優主導產業。電子信息產業方面,圍繞中興通訊、華勤技術、西可通信等龍頭企業引進了一批上下游配套企業,加快構建以禾望、京泉華、麥格米特等3家A股上市公司為龍頭的新能源電子產業集群
四是強化項目全周期服務,加快落地見效。大力推動“一會三專班”服務機制,通過每周召開項目聯席會議和高頻次現場走訪,實現項目從簽約到投產的全流程跟蹤、堵點實時摸排與問題快速協調。實行重點項目“銷號管理”,對項目建設中的關鍵問題掛牌督辦,限時解決,確保項目按計劃竣工、投產、上規。
三、高新區在空間拓展、跨江融合發展方面有哪些進展?
答:近年來,高新區及相關部門主動作為、緊密協作,在空間拓展、跨江融合發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。如今年水經濟產業園已完成675畝、中儲糧配套已完成88畝熟地供應,特別是跨江融合發展取得了全面的、實質性的進展。
一是要素保障取得關鍵突破。在資金方面,成功爭取專項債資金7.85億元,并通過資源拍賣等多種渠道積極籌措建設資金。在土地方面,2025年以來,累計征收土地共約0.14平方公里,征收房屋(附屬物)共約2.2萬平方米。跨江融合發展區高效盤活村集體生產生活留用地約2.5萬平方米;成功獲得了1700畝建設用地指標和1600畝林地指標,完成近2000畝土地的征地拆遷,為項目落地提供了堅實的空間保障。
二是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鋪開。土石方平整、道路硬化、管線敷設等工程快速推進,累計完成工程投資約2.1億元。特別是220KV和部分110KV高壓線遷改工程的順利投產,為國道改線和項目進場掃清了重大障礙。205國道改線工程深河大橋主跨架設完成,標志著關鍵控制性節點取得重大進展。
三是產業項目導入實現良好開端。圍繞機械與模具、新材料等主導產業方向,成功簽約引進愛康、鉅寶等優質項目,并與7家汽車模具抱團企業簽訂了投資意向協議,計劃總投資達40億元,為園區未來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四、高新區在項目建設提速方面有哪些具體舉措?
答:項目建設是推動經濟發展的“強引擎”和“硬支撐”。近年來,高新區及相關部門形成了一套完善的項目建設靠前服務機制,為項目建設提速提供堅實支撐。
一是黨建引領強項目建設機制。高新區黨工委已形成招商項目落地、項目建設和企業服務督辦會商會聯席會議制度,每周一召開項目督辦會系統性研究解決項目建設困難。二是加快工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。通過實施工程建設項目審批“容缺受理+告知承諾+并聯審批+幫辦代辦”四聯模式,項目落戶動工時限從175天壓縮至100天。或按“拿地即開工”審批模式,落戶動工時限從100天壓縮至64天,項目取得兩函后即可實現開工,“十四五”期間,16個工業項目已實現“拿地即開工”。三是項目“包辦人”全流程服務。成立區落戶促動工專班,制定了工業項目服務手冊,一本手冊給企業,一本手冊給包辦人,實現掛圖作戰。項目包辦黨員每周為項目服務企業2次,其中現場服務至少1次,部門聯動解決企業動工前各項問題。2025年以來,浩瑞藥業、鼎元箱包、娃哈哈、輝勤食品等4個項目完成“交地即交證”,同步簽領交地確認書,用地批復及不動產權證。四是靠前推進項目“聯合驗收”、“完工即投產”工作。成立區聯合驗收服務專班,提前3個月針對聯合驗收各子項指導;同時對項目滿足相關設計規范要求的,推進裝修工程提前施工、進場安裝生產設備。2025年推進完成聯合驗收項目18宗,其中“完工即投產”4宗,分別為紫泉二期、銅宣發二期、愛途箱包一期、喬豐一期BC棟廠房。
五、高新區在解決企業用工難題方面做了哪些工作,取得了什么成效?
答:企業用工問題,既是優化營商環境的關鍵一環,也是關乎千家萬戶就業的民生大事。河源國家高新區始終將服務企業招用工擺在突出位置,通過系統謀劃、精準施策,形成了一套“機制為基、渠道為網、融合為徑、環境為本”的服務體系,全力保障企業用工穩定,服務園區高質量發展。具體來說,我們主要開展了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:
一是健全工作機制,筑牢招用工服務的制度根基。成立了由管委會主要領導牽頭的招用工服務工作專班,形成了“每周調度、定期研判、部門聯動、全程跟蹤”的高效運行機制。同時,推動建立地區間勞務協作聯盟,通過互設服務站、共建基地等方式,開展“點對點”勞動力引進工作,充分發揮深河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作用,全力支持各類招聘活動,提供全方位、不間斷的用工服務支持。
二是拓展多元渠道,構建全域覆蓋的招聘網絡。在信息發布層面,我們充分借助新媒體、移動小程序及主流招聘平臺,廣泛推送崗位需求,今年以來已協助企業發布崗位超6000個。在活動組織方面,我們不僅持續舉辦“南粵春暖”“退役軍人專場”等大型現場招聘活動,更依托全市布局的“就業之家”與“就業驛站”,深入開展“送崗下鄉”活動,累計成功引導2200余名鄉鎮富余勞動力進入園區穩定就業。此外,深河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作為專業載體,發揮了關鍵支撐作用,已累計為企業解決用工近9600人,有力服務了園區企業的實際用工需求。
三是優化用工環境,全力提升員工穩定性和歸屬感。我們幫助企業規范招聘信息,引導企業科學制定招聘計劃,強化企業文化與工作環境宣傳,督促企業依法合規用工,指導企業注重人文關懷,改善勞動條件,拓展職業發展空間,增強用工穩定性。今年以來,已有112家企業系統化地完善了用工機制,園區的員工流失率整體下降了13個百分點,企業用工穩定性顯著提升。
通過這一套“組合拳”,我們較好地保障了園區約500家企業、超7萬名員工的穩定用工需求,為高新區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扎實的人力資源支撐。
一審:郭梅森 二審:張文裕 三審:黃世翻
粵公網安備 44160202000112號

